库洪雨:年轻村支书念好“富民经”

□记者 任婧婉 报道

德州新闻网讯 在边临镇库庄村,说起今年仅34岁的党支部书记库洪雨,纷纷竖大拇指。“别看我们书记年轻,他实实在在带领我们致富,真真切切为村民办事,上任仅一年半,就带着我们建起了5个温室大棚。 ”该村村民张俊英说。

库洪雨,1985年出生,之前当过兵、打过工、创过业,因从小在库庄村长大的,对村子有很深的感情,立志为自己的家乡发展贡献力量。2017年12月,库洪雨当选为库庄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区少数年轻的村支部书记。

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能把一个村带好吗?面对村民的迟疑,库洪雨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瞄准了民生工程。当时临近春节,看着附近村亮亮堂堂的,村民们都出来散步,唯独库庄村,没几盏灯,昏昏暗暗,村里的老人们出来行走多有不便。库洪雨自掏腰包,为全村安装了20盏路灯,还在主街上挂满了红灯笼,让大家伙过一个亮亮堂堂、红红火火的春节。这一举动,让村民们看到了库洪雨要干事、干成事的决心。

春节过后,库洪雨就开始思考怎么发展经济,让大家伙的钱包鼓起来。库庄村村子小,只有98户居民、300亩耕地,除了外出打工,村民主要耕种粮食作物,没有其他增收渠道。恰逢区委书记马常春到边临镇为村党支部书记上党课,重点提到了青州的花卉种植和寿光的温室大棚,让库洪雨看到了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希望。库洪雨随即召开全村党员会,集思广益,积极参加该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参观团到寿光参观学习,并到该镇郭庄村虚心取经,最终确定种植蔬菜大棚。“要向土地要效益,必须得持久。温室大棚一年投资,长期受益,再加上只要解决技术问题,销售问题,大棚收益绝对比种粮食作物翻几番。 ”库洪雨说。“我们知道建大棚的好处,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建一个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至少需要15万。他们为什么要把金钱和土地放在大棚上?为什么要把打工辞了,专门来种大棚?我们有什么说服力?”库洪雨说,“所以首要之际就是找到建棚人。 ”库洪雨通过喇叭和村里的微信群,给大家算经济账,发送一些其他大棚的照片,宣传种植蔬菜大棚的好处,并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同时,库洪雨带头报名建设大棚,为村民树榜样。确定要建设5个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之后,库洪雨又通过镇政府对接农商银行,帮助村民以最低的利率贷款12万元建棚。建了棚之后,库洪雨选择“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和美瑞公司合作解决技术和销路,美瑞公司提供总苗、肥料、技术、销售,农户只要管理好蔬菜,不用担心销路。为了更利于生产,库洪雨还从该镇引来3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500米的生产路。

去年9月2日,库庄村的5个大棚开始种植西红柿,今年1月26日成熟,第一次出栏的价格就达到2.8元每斤,最高涨到3.7元,平均一个棚收获2万余斤,收入在7.5万至8万,平均纯收入达6万元。第一茬西红柿还没收完,很多原来观望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跟年轻的支书打听明年是否再建大棚的相关事宜,参观大棚种植的村民也络绎不绝,时不时的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大棚是这么建的,菜是这么长的,西红柿还能长到一人多高,从下到上居然能接五层果……如今,库庄村的村民对大棚从陌生到熟悉到认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库洪雨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一年能种两茬西红柿,这第二茬的西红柿即将成熟,收购价在1.8元左右,一个棚最差也能再收入3至4万元,再加上第一茬的收入,一年就能收入10万元。原来种玉米小麦,一年最好也就1000元,十亩地十年的收入才顶得上种一年的大棚。 ”“干到老百姓眼里,才能留到老百姓心里。 ”库洪雨说,在他看来,年轻不是经验不足,而是干劲十足,“今年麦收之后,我们将进行第二期扩建,截至目前,10户报名,根据实际土地规划,计划建7个大棚,让更多的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