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和:为菜农撑起致富“大棚”

□通讯员陈启忠报道

德州新闻网讯 “赶紧把花掐掉,要不影响黄瓜苗的成长”“这里的土质盐碱化严重,要多上有机肥……”1月18日一大早,在糜镇绿通智慧农业园蔬菜大棚里,棚外寒意袭人,棚内却春意盎然。糜镇蔬菜站站长刘俊和,正逐棚查看黄瓜苗的生长情况,并提出建议。“春节是大棚蔬菜销售的黄金季节,老刘隔三差五地就来进行技术指导。 ”基地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高连佳如是说。

说起这个刘站长,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业务精、人品好,服务菜农随叫随到……”

其实,刘俊和走上蔬菜站站长岗位才仅仅4年时间。2017年,新一届糜镇党委进行粮改菜特色种植,决定建立2000亩的蔬菜大棚基地,具有蔬菜种植和销售经验的刘俊和在那一年被任命为蔬菜站站长,着手蔬菜大棚基地的建设工作。

管理蔬菜大棚是一种新技术,这对于种惯了小麦、玉米的糜镇农民来说很陌生。为了尽快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刘俊和先后组团前去寿光、禹城、河北昌黎等蔬菜大棚基地参观取经,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明白纸和现场演讲,让村民了解大棚蔬菜的前景和种植技术。经过他两个月的努力,先后有一百多人报名参加蔬菜大棚种植,第一炮打响后获得村民们广泛认可,刘俊和的一颗心才放下来。

2017年3月,糜镇蔬菜大棚基地破土建设,刘俊和通过招标,选出最好的工程队来承建所有大棚。同年9月,首批140个高温大棚建设投产。 2018年6月,260座大棚全部完工,当年种植西红柿,当年做到菜农有收益。

如何提高菜农积极性,让他们从大棚中真正受益?带着疑问,刘俊和再次前往寿光、禹城房寺镇等地的温室大棚参观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寿光取经回来后,刘俊和决定自己承包5个大棚种植葡萄。规划、上膜、品种选用、育苗……他说:“每天呆在大棚,没有白天黑夜,饿了吃块干粮、渴了喝口水,看到葡萄苗一天天长起来,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付出总有回报,2019年5月,他种的葡萄一经上市就卖出了好价钱。随后湾头蔬菜大棚区有不少农民跟着他干起来。这一年,绿通智慧园蔬菜大棚区的葡萄大棚发展到60多个,每个大棚的收益达到5万多元。“打农药,一个是病害,病菌在叶子的背面,所以喷农药的时候朝上喷。 ”在大棚区,刘俊和向菜农手把手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这样的现场培训,每年他都要进行几十场,足迹遍布所有的蔬菜大棚。

从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这些细节他都要向农户一一交代。“种菜种得好不好,关键就是这些细节。 ”承包了2个西红柿大棚的李连祥说,“刘主任一身泥一身土在棚里,讲解耐心细致,现在合作社有200多个大棚,这些年多亏了刘主任。他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贴心人啊! ”

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日,90%的时间都在大棚,咨询电话一天不知要接多少个,电话费一年高达上千元。刘俊和说:“一名蔬菜技术员不仅要指导农户种菜,更要把这一手技术让农民掌握,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 ”

2018年,糜镇西红柿大棚大丰收,由于市场原因,西红柿产生滞销,为了尽快让菜农的西红柿卖出去,刘俊和亲自跑北京联系蔬菜批发市场,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将糜镇西红柿打入北京市场。

2018年8月14日,一场大雨袭击糜镇。惦记着大棚的刘俊和顾不上吃饭,披着雨衣就往大棚跑去,看到整个大棚区积水严重,如不及时排涝,大棚就会有进水的危险,他立即打电话联系挖掘机,并组织20多位党员干部挖沟排水。整整一天时间,水排完了,刘俊和几乎累得虚脱。“大棚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刘站长! ”菜农田正林说,“冬天每逢刮大风下大雪,在大棚区总能看见刘站长忙碌的身影。 ”

四年里,风里跑雨里忙,泥里踩水里过,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大棚蔬菜种植,问刘俊和,你图什么?这么做值吗?刘俊和的话跟他脚下的土坷垃一样朴实:“老百姓这么信任咱、依赖咱,拿咱当朋友、当兄弟,通过咱的热情优质服务,让他们多创收,过上富裕的日子,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呢?我觉得值!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