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救助到主动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陵城区创新协理员主动发现机制

□通讯员陈兰兰付厚贤报道

德州新闻网讯 为了建立更高效、智能的社会大救助体系,我区探索创新村级协理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协理员入户走访,帮孩子申请了补助。”9月3日,边临镇社会大救助工作站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将一面印有“精准助残行善举扶贫济困助村民”的锦旗送到了工作站站长刘卫晓的手中。

这位特殊的客人是67岁的芦玉芬,家住边临镇王连榜村。她的儿子王文财、儿媳刘荣妮均是听力言语一级重度残疾,无业,虽然享受低保,但面临的生活负担很重,还有一个8岁的孙子需要抚养。村级协理员王新鑫在村里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根据镇上每月培训的内容,初步认定芦玉芬的孙子王明帅符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条件,并在“德救助”微信小程序中给他提交了救助申请,后期通过镇工作人员的走访核实,认定其孙子符合救助条件。“从9月份开始,孩子每年可以领到近两万元的补助,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刘卫晓说。

由于救助政策涉及15个职能部门42项救助事项政策,各项救助政策交叉繁杂,困难群众受文化程度、年龄过大等因素制约,存在对应享受的救助政策不了解、或者不知道找谁申请和从哪里申请等多种问题。为了建立更高效、智能的社会大救助体系,我区探索创新村级协理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每个村设立村级服务站,配备935名村级协理员,依托村级协理员对困难群众进行入户走访和评估,对急难家庭进行信息收集和反馈,依托社会大救助系统,准确快速传递救助信息。协理员还可以通过系统预警识别,根据平台推送,对困难家庭指数情况进行主动排查。对因受自身能力所限、不了解相关帮扶政策、想不到或者无力去主动求助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在丁庄镇社会大救助工作站站长宋清斌看来,村级协理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的顺利实施,与协理员的素质密不可分。通过加大业务培训、严格选聘、细化考核考评等方式增强协理员主动发现能力必不可少。“镇上工作站一共5名工作人员,很难做到了解每个村的情况,村级协理员常驻本村并熟悉本村村情能够及时掌握本村内困难家庭变化情况,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妥善救助。 ”宋清斌说。镇上每月10日都会对协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过培训,镇上27名村级协理员对42项救助政策了然于心,并能熟练掌握“德救助”小程序的操作,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救助程序的申请,大大提高了救助效率。“区救助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成功办结救助事项3000余件,其中通过村级协理员主动发现帮助办理救助事项达1000余件,下一步将提升村级协理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使群众享受救助政策更便捷、更顺畅。 ”民政局党组成员、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任刘涛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