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丕扬《陵县儒学重修宫庙碑》标注

□张明福

陵城棂星门位于区政府驻地往南300米路东的一条小巷中,门南向,东西长约14米,南北宽约3米,高约6米,三间四柱三楼八戗杆木斗拱结构。红漆木柱底端由石鼓夹抱,上端有戗杆支撑;木柱上建飞檐斗拱,上覆琉璃瓦,楼脊上饰花纹。

2018年9月,区文广新局在对其进行修缮时,挖出明代康丕扬撰文的《陵县儒学重修宫庙碑》一通。碑身通高247厘米,厚32厘米,宽100厘米,顶边高220厘米,顶端长56厘米。石榫长52厘米,宽25厘米,高21厘米。青石材质。背面有“碑阴”二字,位于中间处,第一字上端距顶20厘米,每个字均为高10厘米、宽10厘米。中间有75厘米空白,下为“阖学生员”4字,下面为生员名单,贡生许楠单独为一竖行,与“阖学生员”齐。阖学生员共154人,分六行。第一、二行,每行生员23人;第三、四、五行,每行生员29人;第六行,生员21人。

棂星门整修后,该碑被配以长150厘米、宽80厘米、高60厘米的新碑座,立于坊门后东北角处。

《陵县儒学重修宫庙碑》的价值在于:一是披露了陵县(现改名为陵城区)自隋唐以来由盛而衰的原因,即明成祖“都燕,转漕由御河入三辅咽喉,要地西移六十里,属广川。当事者……视陵若缓,旧城日渐平芜,而学制日益圮”,说明“陵德互易”中陵县由隋唐宋元时期的鲁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降为一般县区,经济文化受到很大影响;二是记述了万历二十三年(1595)知县李必达、教谕王崇光、训导刘谷重修文庙和学宫的过程;三是保留下了重修学宫时陵县县学的生员以及推荐的贡生情况。

碑文撰写者康丕扬(1551-1632),字士遇,号骧汉,明代济南府德州陵县人。生而颖敏,读书过目不忘。 16岁进入县学。万历四年(1576)中举,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任宝坻县知县、密云县知县、陕西道监察御史兼管河东盐政、辽阳巡按兼学政,后署理两淮盐课。在任期间,修理城池,平反冤狱,严于执法,惩治恶僧,化解矛盾,维护安定,注重厘正文风,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致仕归里。晚年教子课艺,整理地方文化册籍,对家乡的文化事业建设有突出贡献。崇祯五年(1632)秋卒,享年81岁。著有《北台疏草》2卷、《按辽疏草》6卷、《按晋疏草》6卷、《三关图说》《按淮疏草》2卷、《癸卯两事志略》5卷、《省身录》1卷、《蓄德录》1卷、《千秋镜源》60卷、《广古传信方》5卷、《集闽方》4卷、《宫传方》3卷、《东坡先生外集》86卷、《韩魏公集》30卷、《白氏长庆集》4卷、《评》4卷、《公移尺牍四六诗文》84卷、《栖凤馆遗文》1卷和《东方先生文集》。


碑文

陵县儒学重修宫庙碑


自孔氏修六艺,微言讲业邹鲁之郊,万古斯文之统昭如日中。而其祀,至今不废。周汉以降,世亡问何代,代亡问何邑,俨然胥[1]尸祝于孔氏之门墙。匪直崇功祈报,亦惟是庙貌隳[2]则时祀废,时祀废则文教湮,不祀不文,不可以为国,况近圣人居若此甚者、崇重可独后哉?陵在古,为平原故郡,距先圣阙里仅三百里而遥,礼教之所醖釀,信义之所熏陶,渐被独易其间,人文之代兴,史乘之传记灿然蔚然,相望后先。语曰:高山仰止,陵士诚易矣。故当汉元康初,上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而萧望之首以持重补平原相。越二百年,则有才望震世之孔北海。越二百年至唐,则有孤城抗逆之颜平原。夫诸君子者,履仁仗义,迹其功业之昭垂,讵不足增辉俎豆而生色桥门哉。然而渊源由始家法,匪遥毋论,文举[3]真卿两君子,俱孔颜[4]后裔,斤斤于诗礼趋庭,博约善诱,雅不敢悖,倘其立身服政,少不规于圣训,抑何以瞻庙貌而对祖武也。而太傅自少以明经称,即云豪杰,无待而兴,恐望先程而视标准,功未可尽诬矣。自明都燕,转漕由御河入三辅咽喉,要地西移六十里,而属广川,当事者见天下方无事,陵地无所用之故,视陵若缓,旧城日渐平芜,而学制日益圮。会连岁大水,舍倾至不蔽风雨。嗟乎!此岂所以为长虑者哉。夫以国家正全盛威德旁流,猝而语绸缪之计,则见为迂;骤而语弦歌之急,则见为缓。不知国家以命脉寄全漕,特设部使者监诸广川要,万一有不逞者,潢池操挺,垂涎积贮,则择邻郡宿重兵,舍平原复何属?而陵尤要。国家都北平为门户,环瀛沧[5]以为捍蔽,则河间急,乃陵北不卅里即瀛沧,旧隶□□□渔阳脱以急闻疆吏者,整旅而前发,择要害相机宜,孰如陵之近且便。则陵为尤急,当事者奈之何屑屑焉?视陵为独,后学制顾缺焉,而不讲也。学制不饬,则士气销;士气销,则神气不壮。欲以西卫河,北捍瀛沧,□□称重地难矣。侯至,即捐帑鸠工,亟谋修葺。初缮城,以治外,曰此可以卫多生矣。既修殿以栖圣,曰此可以肃多士矣。已而,由堂庑而戟门,而启圣,而乡贤,□不焕然新翼然起焉。陵于是真可称重地,而诸士且喁喁[6]乡风矣。已乃[7]以百年旷典爰自侯抅,而庀材工作之费,又胥借公羡,毫不以于民。于是教谕王崇光,训导刘谷(江西饶阳人),共谋为不朽。而俾许生楠远请不佞者碑焉。余与侯属同年友,幸得莅抚下,而又感侯为邑人士广无穷教,即不文其何辞?顾念由春秋迄元季,上下数千年,亦辽邈[8]矣。惟三君子能以功业彪炳,为不负此任。明兴十世,历二百年馀,亦云极盛矣。惟李侯能兴起斯文,为不负此地。则今日人地两遇,可不谓千载盛际哉?顾举庙貌而饬新者,上之任也。群士敬业而修藏者,下之责也。诸士试观,从古如太傅、如北海、如真卿,当时并以清时妙简人主,至屈股肱而远畀外郡者,视此地为何重,诸君子无嫌外补,其巍然卓自建树者,视此为何光?今诸士既幸近圣人居,当先贤故郡,上之能绝尘奔轶,绍明圣统,次即升堂入室,亦不远于由求。出而服官为政事,为节义,抑无愧于三君子,则陵永重。而李侯今日重修,至意为不徒矣。不然堂构新矣,徒肃肃为瞻拜。地则遡遗址,而瞻像邈阙里固无恙也。奚藉今日而又奚贵于天下□齐鲁士哉。是役也,自夏四月经始,至秋九月竣事,凡六月而告成。侯李,名必达,号孚宇,广平之肥乡人。

赐进士第文林郎平治生康丕扬顿首拜志


县丞诸暨赵云鹄 主簿大城刘仕 典史泾县郑钊 教谕孝感鲁伯淑 训导分宁(旧志称甘肃宁州人)刘谷 协立万历二十三年(1595)岁次乙未十月丁亥吉旦

碑阴

阖学生员 贡生许楠[9]

许尔为、冯侍畅、王应禄、李邦栋、杨烈、刘光大、于巍、王邦表、张所蕴、朱襟、马尔孝、王万龄、冯时通、王三命、康丕显、杨文忠、郑之良、赵在朋、康丕承、左口口、石维垣、赵献群、宋明士。

石献忠、许国史、杨爱鲤、王延赏、王绶、王士元、康尔爵、孙可训、石维藩、许尔养、华孔怀、许尔修、王好生、李翔渊、杨庆麟、于现龙、赵前光、李升渊、任之重、季元灼、李先畅、木正邑、杨于庭。

许成、徐应吉、孙绍休、于峩、孙绍烈、于胤先、李逢春、张圣谟、傅筑岩、许邦龙、王之藩、张弘谟、孟柬岩、郭四友、陈桂、于崇、许禧、史经、陈其谟、邓调元、范爱众、陈稷谟、左宝书、许鸿、赵完璧、刘先春、许从龙、张筑、冯尔真。

许浩、李长春、崔蒙高、许尔英、庞用口、许克忠、张声教、冯时观、张应桂、许盛、季为绲、刘上士、司可还、赵治、陈治清、丁叶美、许润、赵奎口、穆锡极、郭崇昌、吴江秀、魏国瞻、许苏、石维屏[10]、王茂才、吕养初、张口教、赵化光、王吉诵。

李孔传、李应选、马享欧、张家声、李为鲛、弭正身、张书绅、许艾、郑贵元、赵文光、吕慎初、李元炳、徐常吉、许保邦、许广、赵观光、赵群、张善、周之德、赵立志、王曰谨、陈尹民、杨口泽、王弘化、许瀛、穆廷相、赵貌、傅举岩、李芳春。

侯邦礼、高严、孙承口、迟历、李元口、邵世廷、冯阶升、冯祭朝、石维翰、李效富、侯庄、邓名元、邵可教、孙枝茂、杨承孝、徐明扉、郑元字、口四科、杨用顺、吴运清、侯三聘。

左下方刻有:

省祭官 孙□□ 李思廉 王承休

工房吏 李?时 王□□ 吕自学 丘 惀 段九鹏

木 匠 任继学

泥水匠 刘 可

勒石匠 陈邦彦 陈中举

注释

[1] 胥:皆,都。

[2] 隳:读huī,毁坏;崩毁。

[3] 文举:指孔融,其字文举。

[4] 孔颜:指孔子和颜回。

[5] 瀛沧:指北京以南德州以北广大地区。瀛,大海;沧为沧州。

[6] 喁喁:读yóng yóng,形容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

[7] 已乃:不久。

[8] 辽邈:1.犹辽远;2.相去甚远。

[9] 贡生许楠:陵县县学当时选出的贡生,后官城武县训导,知县李必达派他去请康丕扬撰写该碑文。

[10] 石维屏(1573-1638),字邦卫,号新周,陵县神头镇后石庄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官献县知县、兵部武选司主事、职方清吏司主事、礼部仪制司主事、祠祀司员外郎、精膳司员外郎、仪制司郎中、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山石(山海路、石门路)关内道佥事、陕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仕宦三十二年,田产不增,死后入陵县乡贤祠。

(鸣谢邢志军、张宗亮、石贤圣、窦汝刚等同志参与碑文辨识考证)

注:作者张明福,德州市档案馆原调研员、研究馆员,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专家,德州碑刻研究专家(全文中的“口”为无法辨识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