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觅得长寿方

□崔安军

亳州,一个皖西北小城,古老又年轻。古老,是她曾作为三朝古都,具有3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年轻,是她的深厚人文,使城市依然焕发着无穷魅力。

初识亳州,仅是在字面上。亳毫似孪生兄弟,有不少识字读半边的秀才万没想到它的读音不是毫(hao),如果当着亳州人这么读,亳州人也不急,有时还会风趣的说,亳毫两字差一横,甭管你读啥,出了亳州你找不到第二个毫(亳)州城。在亳州的众多景点、展馆,都有甲骨文的亳字标识。上半部分是“高”字的省形,喻为高地建宅;下半部分是“禾”字形,意为五谷丰登。在古代,对人类生存来说,最重要的物质就是粮食。亳州周围是广阔的平原,又有涡河这个丰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路交通,可见,当时汤王在此建立都城是真真地花费了心血的。

走进亳州,是在今年的端午节前夕,我们作协一行30余人组团前往采风交流。三天的时间,我将耳朵“嫁给”了导游小杨,任她将亳州博物馆、曹操公园、花戏楼、华祖庵、古井中华酒谷、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曹操地下运兵道等景区细说分明。出发之前做做功课是我的习惯,对亳州先有个大致的了解,导游小杨风趣幽默的讲解使我进一步固化了对亳州的好感,就像你单看一遍《三国演义》一样,泛泛而读印象平平,如果看了电视剧后再回头阅读,那收获绝对丰满。

曹操是亳州的名片。早在中学时就读过他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说,生死存亡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有了精气神就能延年益寿。亳州是中国长寿之乡。在亳州,“六十岁老人比较小,七十岁老人不算老,八十岁老人随便找,九十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2017的时候,安徽全省百岁老人已突破5000人,光亳州就有849人。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的向往,无论古今,无论中外,上至皇帝臣子,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羡。曾经好多次,我失眠难寐浮想联翩,如果哪一天“吹灯拔蜡”,我的藏书归了谁?我的手艺怎么办?我的微信、QQ号还有支付宝谁操控?虽是杞人忧天,但强烈的长生向往已然扎根。赵本山说范伟:一个厨子不看菜谱看起兵法了。我自我调侃,我这个文学作者不去采风,去遍寻秘方了。

水是生命之源。八百里涡河两岸,因为泱泱涡河水的滋润,绿野平畴,良田沃渠,梨香桃艳,历来为物阜民丰之乡。古老的涡河,承载了丰富的密码信息。她连接了黄河水域与淮河水域,促成了“河文化”与“江文化”的融会。既有北方文化的苍凉厚重,从中产生胸怀大志的帝王和悲壮的“建安风骨”;也有江楚文化的绵密哲巧,孕育悲天悯人的哲人和拯世的“道家文化”。涡河水的常年流动涤荡了地下水表层、深层土壤中的有害金属,地下水清澈无污染,具有弱碱、高溶解、高渗透、负电、营养等性能,这种优良的水土作用,对改善酸性体质带来的种种危害大有裨益。

离涡河不到10公里的古井贡酒,据专家考证是受涡河水系的影响,才酿出了历史名酒,成为了历代贡酒,名扬天下。亳州大小白酒企业250多家,是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亳州人称喝酒叫晕晕,亳州人几乎天天都晕晕。亳州人喝酒不薄,喝酒待人厚道公平,小盅喝不过瘾,就“炸罍子”,一个罍子起码二两。亳州人爱喝酒,也爱在酒桌上谈心欢笑。饮酒文化早已融入了亳州人的血脉里,变成了这座城市的健康基因。不止有多少养生专家,还有知名的《柳叶刀》杂志,狂批白酒是一无是处,即使少量饮用也百害无一利。小杨说,常喝古井贡酒,至少活到九十九,在亳州,现在很多长寿老人,白胡子飘飘的,每天也都要小酌两杯。亳州的百岁老人,60%以上都有饮酒的习惯,白酒用来解疲劳,提精神,驱寒镇痛,强身健体。看来,我的《退出酒场声明书》只能明日复明日了。

亳州的标志性建筑花戏楼,明清时期是山西、陕西的药商在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处。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开始,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中国药典》冠以“毫“字的药材就有毫巧、毫菊、毫桑皮、毫花粉四种。清代诗人刘开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升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在亳州,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在这里,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鹤发童颜的老人,人人都能讲出几味药,户户都能与药联上姻。不夸张的说,只要有中医院的地方,就有亳州人推销的中药。有中药厂的地方,就有亳州人送去的药材。有产中药材的地方,就有亳州人去收购。有中药材市场的地方,就有亳州人在经营。甚至从药市踩着三轮离开的普通大妈,都可能是身价千万的隐形富婆。

药食同源。《黄帝内经》有载:“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亳州药膳讲究的是亳州地方特色与中医药文化的结合,既讲究口味好,又讲究有营养。单单一道“古道芍花鸡”,不仅用了天麻、杜仲等18种中药材配料,还要经过涂蜜、油炸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优点和讲究堪比宫廷药膳,是从众多菜肴里脱颖而出的“极品”。说起古道芍花鸡,便不得不说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相传东汉末年,各国混战,水旱成灾,疾病流行,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解救苍生,华佗便在家乡四处行医,救人性命。有一天,华佗正在路上行走着,忽然身后传来哭声。“我可怜的女儿啊……”只见两位老年人正一边抹泪,一边步履蹒跚地拉着板车,板车上躺着她快要死的女儿。华佗上前问询才知,两位老人膝下无子,好不容易中年得一女儿,但由于女儿体弱多病,自小身体便不好,这次又得重病,便一病不起。刚从集市上找大夫回来,大夫让回家准备后事,说着,两位老人不禁悲从中来。华佗不忍看见老人垂泪,便说,“或许,我可以看看。 ”两位老人连忙擦干眼泪,半信半疑的把华佗请到家中。华佗翻了翻女子的眼皮,发现瞳孔已开始放大,有弥留迹象,但见老人家中一贫如洗,为了给女儿治病更拿不出钱去抓药。这时,华佗见到后院中闪现过一片红霞,那是正准备怒放的芍花花苞,而在芍花丛中,老人家中唯一一只鸡正悠闲踱步而过,华佗灵机一动,便让老人把那只鸡抓来,并随手采了几朵芍花花苞,并配以少许道地药材,上锅开炖,并嘱咐小火慢炖几个时辰后饮用。女子服用之后,原本干涸不见一点血色的面容立即艳若桃花,顿觉神清气爽,竟然立即就能坐起来了,连续三次服用,竟然奇迹般地完全康复了。原来,芍花配以小母鸡清炖是一道药膳,具有美容养颜、养血补血、平肝降噪之功效。后来,这道药膳就如此流传了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而“曹氏鱼头”相传是华佗曾缓解曹操头痛的药膳,由茯苓、川芎、当归和天麻等32种中草药熬制24小时再把鱼头放入汤中熬煮而成,此种方法流传至今。华佗用药物与食物结合,达到防病治病、养生康复、延长寿命的目的,并使之成为一门学科。亳州人深谙中药的药性,讲究食材与药材的配伍。每一道菜里的中药材都规规矩矩地恪守了自己的本分,不抢味不称霸,把食材的原味烘托的恰到好处,辅佐的活色生香,让整桌药膳在味觉上别具一格,却又在情理之中。于鲜美之上,凭添了滋补之乐。

我们品药膳的店是亳州古道药膳养生酒店怀养堂。服务员是一个胸前贴着茯苓标识的女孩,青春透着精干。哦,这里的服务员都是以中药名为代号,也是别出心裁。饭毕,茯苓打开音乐,现场为我们表演了五禽戏,动作娴熟,姿态优美。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华佗在亳州创编传播。《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在亳州的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随处能看到习练五禽戏的身影,这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动,病魔怎能不退避三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如河水一样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涡河两岸。在当下这个生活节奏飞快的社会,很多人每天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花天酒地,如永不停息的陀螺,给人以排山倒海般的窒息和倦怠。相比之下,亳州人生活节奏慢,幸福指数普遍高,他们悠闲自得、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将“道法自然”的深刻原理转化为简单、恬静、拙朴、随意的生活方式。犹如阳光、空气、睡眠,不起眼,不张扬,却滋养着人的天性,呵护着人的生命,调出生活很好的味道。

以医药文化养身,美酒佳酿怡情、道家思想养心的亳州,犹如窖藏千年的绝世琼浆,从历史脉络中缓缓流出,汇成一条延年益寿的长河。亳州,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真想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直到“向天再借五百年。 ”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