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儿时绚丽多彩的梦

□石贤圣

我上小学时正值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经济落后,物质生活清苦,文化生活更是贫乏,没有电,也就谈不上看电视了。除了小伴们捉迷藏之类的游戏外,最高级的精神享受当属每隔一两个月才能盼来的公社(现在的乡镇)电影队送来的一场电影了。

大概在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一位同学随母亲去天津探亲买回一本连环画(当时我们称为“小画书”)《刘文学》。同学们争相传阅,美丽的画面,精彩的文字说明,世上还有这等引人入胜的精神食粮!

听说公社书店就有连环画出售,从此,我便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连环画大部分是手绘图画,虽然每本只售七八分钱,但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上学前、放学后,拾蝉蜕、拔麦蒿……送到公社回收站换钱,能想的办法我都想了。功天不负有心人《刘胡兰》《小兵张嘎》《智取威虎山》……一本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连环画陆续进了我的“百宝箱”。每当买到一本新连环画,我便如获至宝,先贪婪地观赏封皮封底,然后津津有味地一页页仔细翻阅。如此反复,三五天后,则将目光瞄准了又一个新目标。

当时有一个愿望,就是尽快买齐书架上琳琅满目的所有连环画。不久,村子里除了一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外,我的收藏竟名列第二,已拥有二三十本连环画。我将它们逐一编号,和那位同学联合开办了“家庭图书馆”,放学后无偿借给其他同学看。为此,我在同学中很有人缘,荣幸地连任了几年“孩子头”。课余时间,我们还常常模仿连环画里的情节表演一番,有时为谁演“好人”谁演“坏人”争得面红耳赤,只得凭“剪子包袱锤”定夺。

连环画给我的孩提时形代增添了无穷乐趣,也引发了无限遐想:长大了我要当画家,画出更多更好的连环画;我要像连环画里的英雄人物一样,顶天立地,有所作为……后来,以电影剧照改编的连环画越来越多,随着质量的提高和页码的增多,价格也随之提高。

一次,我急于买一本根据现代京剧《沙家浜》剧照改编的连环画,定价为二角五分。可是攒了好几个星期,七拼八凑手里仅有二角四分钱。再等一个星期吗?不!耐不住性子的我,趁星期天和几个同学步行六里路赶到了公社书店。当时不兴“打价”,按照事先想好的主意,向营业员倾诉如何喜欢这本连环画,并保证下个星期天一定将所欠的一分钱送来。没想到那位身材高大的营业员非常爽快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也没让打什么欠条,高兴得我们手舞足蹈。当下个星期天我们如约将一分钱送去时,那位营业员连口称赞我们是好孩子。光阴似箭,时间虽已过去近三十年,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因为连环画的无穷魅力,我收集的习惯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尽管当时学习已相当紧张。 1981年7月9日,高考结束后,我在陵县新华书店买的那本《51号兵站》,是我收集的最后一本连环画,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当时我的连环画已有五六十本。两个月后,我如愿以偿跨入了大学校门。因为学习日益紧张、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等诸多原因,连环画也慢慢“淡出了我的视野”。

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与我们当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广播、电视、VCD、游戏机、各种读物,应有尽有。在为新生活大唱赞歌的同时,每每忆起连环画,总有一种难以言状、难舍难分的感觉,因为那里有我儿时绚丽多彩的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